大健康产业“慢工出细活”“未富先老”成最大挑战( 四 )

医疗人才短缺,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阻力。北京瑞尔圣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其芳表示,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注册执业的全科医生共有20.9万人,每万人口仅拥有全科医生1.51人,远低于美国每万人口拥有23名全科医生的水平,缺口高达50万人。

由于医疗行业高度依赖医生,我国专业医疗、护理人才又相对匮乏,这就带来了较高的管理成本,很多民营医疗机构为了招揽和留住人才不得不想尽办法。比如,爱尔眼科通过建立合伙人制度,将核心医生的利益与企业捆绑在一起;泰康则与众多高校、医院合作,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正在建设中的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未来的医生已在武汉同济医院接受了3年培训,确保开业时医生可以直接上岗。

“大健康产业是慢工细活,需要精耕细作,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能过分强调产业的增长速度和规模。它既是朝阳产业,也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我们要关注大健康产业的普惠性和质量安全。”陈东升说。

巨大市场催生弄潮儿

当前,一些掌握核心技术、具备竞争优势的医疗服务企业早已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熔说,其投资的安翰医疗自主研发出了胶囊内镜机器人系统,可代替传统的胃镜检查方式,最新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了消化道检查领域的领先企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