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社交流量日渐平庸,工具流量逐步逆袭( 四 )

微信朋友圈其实也是如此,朋友圈完全是社交推荐的内容,是用户的“私人领地”。越是私人的领地,用户的容忍度越低,做广告越难。从某种角度来说,广告这种变现方式甚至会伤害到留存。

当然,近几年来,社交广告的程序化交易也是一个颇有挑战性的话题。这方面在流量属性角度倒是看不出什么差距。

二是电商、金融等比较“重”的方面。

相比于广告、游戏,用电商、金融等方式去流量变现,是更复杂的方式。

社交电商是2018年绝对的风口,很多人会把拼多多的成功归结于其对微信社交流量的完美应用。但事实上人们忽视的是,拼多多对流量进行了具象化和数据化,从而对供应链进行了深度改造,同时拼多多2018年的营销费用高达134.418亿元,仅娱乐综艺就冠名了14档,换言之,拼多多占比不小的流量并非来自社交,而是传统而昂贵的外部营销渠道。

这些“重”的生意仅仅靠流量是不够,因此我们鲜能看到社交平台成功的电商案例,更多的是看到电商平台利用社交流量完成新一轮增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