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社交流量日渐平庸,工具流量逐步逆袭( 五 )

甚至,过去成就社交流量的深度社交关系正在成为社交流量的新瓶颈。电商、金融等客单价并不低的产品置于熟人社交流量之下,就会被笼罩上信任背书的压力。一旦产品端出现问题,反噬作用不容忽视。

「逐步逆袭的工具流量」

与社交流量相比,工具流量一直都被人认为是低效流量,处于鄙视链的下端。美图、墨迹天气等工具型产品,都曾一度尝试转型社交,但都没有达成期望中的效果。

但实际上,工具流量却在当下弥足珍贵, 颇具实用价值。

一个比较独特的例子是LinkedIn。

LinkedIn商业模式很完整,拥有高级账号、人才解决方案、营销解决方案、商务解决方案、销售解决方案等一系列商业产品,同时覆盖B端与C端——相比起国内的招聘平台,场景更加多元,所以业务范围也更为丰富。

LinkedIn

也因此,国内也有不少招聘平台都在试图发展自身的社交阵地。譬如智联招聘,就因此战略投资了职场社交平台脉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