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院士的舆论喧嚣,和理性的院士评选机制( 二 )

候选院士的舆论喧嚣,和理性的院士评选机制

不难看出,网友对于院士候选名单质疑主要还是企业家“商业大佬”的头衔。兴许网友看来,企业家不是最佳院士人选,甚至还有网友预言:后面不一定能选上。

那么问题来了,“商业大佬”有没有院士资格?网友的舆论是否能左右理性的院士评选机制?

院士评选的“选择权”在谁手里?

网友对于企业家入选“院士”有所质疑,是因为企业家与院士“钻研学术,两袖清风”的形象不符。网友对严谨的科学领域存在认知壁垒,这就意味着,如果用网友标准去看待科学家的成就,或者评选院士,关注的点必然就聚焦在企业家的商业行为、身价财富等周边信息。

比如曾经由理发师自学逆袭为科学家的理查德.阿克莱特,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另一方面,网友是否会关注他也是个会赚钱的商人和投资家,还曾经雇佣“童工”?

而让网友“买不起”的戴森产品,其创始人不仅是工业设计师和发明家,也是将科学运用到市场的“历史十大有钱科学家”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