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融资瓶颈有新招(财经眼)( 四 )

联合会商机制和尽职免责机制破解融资难题

调查中,银行和监管部门相关人士普遍反映,在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过程中,有两大因素困扰金融机构:首先是企业信息不透明,导致金融机构很难充分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信用水平;其次是不良贷款责任追究机制,让从业人员不敢放开手脚服务民营、小微企业。

过去几年,浙江义乌梦娜袜业的经营环境有所改变,加之受担保链风险波及,一度陷入流动性危机。当时企业涉及袜业制造、房地产、金融等多个行业领域,贷款金额约30亿元,对外担保金额达到16亿元左右。

“当时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和银行去企业摸清风险底数,认为企业主业还不错,财务比较规范,没有发现过度投资和挪用信贷资金的情况,主要的风险来自于连带担保,需要帮扶一把,否则只要一家银行抽贷,企业就难有喘息机会,而且风险会再度传导、蔓延到更多上下游企业和担保圈内企业。” 金华银保监分局党委委员徐佶说,他们协调当地政府、贷款银行一起帮助企业解困,剥离沉重的固定资产,整合资源发展高端智能制造。

3月28日,主牵头行农行义乌分行组织召开联合会商会议,达成稳定授信规模,不压贷、不抽贷、不收贷的决议,继续给予企业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并执行优惠利率,其他银行利率上浮幅度不超过30%。如今企业贷款金额下降至15.12亿元,未出现逾期和欠息,对外担保金额也逐步降低,企业重获新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