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融资瓶颈有新招(财经眼)( 五 )

徐佶介绍,类似梦娜袜业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单家银行很难弄清楚这类企业的经营、融资和风险状况,银行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协商沟通机制,可能会造成过度授信。为此设立联合会商机制,由过去单家银行“诊断”变为所有贷款银行集体“会诊”,贷款银行之间分享信息,共同行动,既能全面把控企业状况,防范风险,又能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度。

具体来说,对需要“扶强”的企业,银行联合授信,共同测算出适合企业的信贷总规模,各家银行在规模范围内,与企业自行协商贷款条件,防止单家企业过度授信;对需要“帮困”的企业,通过债权人委员会,银行集体决议、一致行动,避免竞相收贷引发“踩踏”风险;对“僵尸”企业,银行协调一致,坚决出清。

目前各地正在建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打通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信息“鸿沟”。在江苏,苏州银行在苏州市金融办的指导及委托下,承接“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和维护。苏州银行董事长王兰凤介绍,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在“线上”,企业可以发布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快速获取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后可迅速对接;金融机构也可以发布相关金融产品,企业能搜索符合自己需求的金融产品。如果线上融资对接不成,相关部门可组织协调金融机构进行线下交易撮合,为企业定制个性化融资方案。此外,平台还整合了工商、税务、海关、电力等78个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信息数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