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增强“四力”的生动课堂( 八 )

意在笔先,唯有厘清脉络、弄清问题,方能下笔有神。采访期间,原韬雄与编辑多次交流:不写盐湖今日之困,也许是较为简单的采写方式;如果要写,就必须更加深入地采访挖掘,在“正反打”中直面真问题,提炼真观点。他迎难而上选择了后者,“因为只有呈现好过往与当下,才能打通盐湖发展的内在逻辑,文章的说服力才更强。”

采访人员乔栋在山西兴县蔡家崖村蹲点,为找到一个好的切入口,颇费脑筋,“之前我以为很了解这里,因为来过多次。可当我有时间一次次走过北坡旧址和晋绥纪念馆这段路的时候,当我能静下心来思考村里的经济合作总社和以往的合作社有何不同的时候,当我在村头和卖小吃‘拉叨叨’大姐拉家常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个村和我以往印象中的蔡家崖有很多不同。”

最终,乔栋从一碗小吃“拉叨叨”入手,抓住红色旅游和经济合作总社这两个点深入挖掘,“熬制”出了他自己的一碗“拉叨叨”。“新闻素材如同食材,如果没有高超厨艺,即便食材再新鲜也无济于事,这就要求我们善写常练,在写出精品力作的路上不断求索。”

版式设计:郭 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