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电商平台不该为“代吵架服务”设摊

新京报:电商平台不该为“代吵架服务”设摊

第三只眼

有需求就有商品,电商平台应该对各种脑洞大开的商品持宽容态度,但不意味着对有些“商品”蕴藏的法律风险视而不见。

近日,一张“专业代吵服务”的聊天截图在微信群热传。聊天记录显示,专业代吵“普通话100元一次,包吵赢”,而贵州、四川、重庆的则不接单,商家调侃“吵不赢”。

采访人员搜索发现,在某电商平台上,与此相关的业务并不少,同时该“商品”被以5元-200元或更高的价格,挂在了商品展示页面。代吵架可以电话、也可以短信,但如果是地方方言,则需要加价。采访人员咨询发现,不少“单子”并不在电商平台线上下单,更多以微信支付完成。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套用这句话:电商平台大了,什么商品都有。或许有人会提醒,违法的“商品”除外。然而,由于平台审核的疏漏,个别违背公序良俗甚至涉嫌违法的商品,也有可能堂而皇之地上架,就如网上售卖的“代吵服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