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之灵(创作谈)

《灵渠》之灵(创作谈)

黄继树著

漓江出版社出版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在天神、地神、人神三神之中,重中之重的是人神,亦即祖神。古人在修建灵渠的时候,之所以把灵渠的拦江大坝构筑成一个大写的“人”,就是按照天、地、人的象征理念来规范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古灵渠就是中华民族人神文化的象征,它书写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关于天、地、人的关系。“天人合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形成和维护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大家庭的象征。

灵渠,是一个充满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故事;而我的长篇小说《灵渠》就是要讲述这样一个中国故事的文本。

古灵渠是沟通珠江和长江,南海和东海的渠道,同时又是一条沟通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渠道,它不但实现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同时还实现了中华文明与域外文明的沟通与交流。《灵渠》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它象征中华文化的沟通、交流是无限的。这种沟通交流必将冲破一切封闭与隔绝的障碍,这种封闭与隔绝的障碍包括文化之间的,种族之间的,地域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之对立的是封闭、隔绝,这是一种“相离相合,相生相克”的对立与统一的矛盾。这种关系,贯穿了《灵渠》全书,因为封闭、隔绝的存在,才有沟通、交流的渴望与追求,这是《灵渠》全书人物和情节设置的基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