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差评师组团敲诈,商家、用户与平台谁来决定删不删评论?( 四 )

21世纪经济报道得到的判决书显示,7人团伙共作案15起,通过相同的手法进行敲诈勒索,敲诈金额最多的8888元,最少的1500元,他们从被敲诈商家购买的电脑主机全都退款未退货。

职业差评师已形成产业。据报道,职业差评师蒋某龙成立了一个线上“蓝宫DM联盟”,通过QQ、微信等平台招收学员跟随其“敲诈勒索”。

蒋某龙首先招录“恶意差评师”学员,每名学员需缴纳会费1600元(专业级)或2800元(领英级)。培训结束后,由“导师”(行内术语叫“老鸟”)在多个知名度较高的电商平台搜索目标网店作为敲诈勒索目标。

他们每次确定的敲诈勒索目标网店有1至5个。网店产品完成交易后,资深“老鸟”带领“小白”学员,以各种理由向卖家索取钱财。在敲诈完卖家之后,他们还会让卖家在店铺首页加上“蓝宫”LOGO,声称这表明该店铺是受他们“保护”的,其他恶意差评师就不会再来找麻烦。

在公检法机关的刑事打击,以及电商平台的民事索赔下,职业差评现象已有明显收敛。

早在2013年全国首例恶意差评师案中,以被告杨某为首的12名“恶意差评师”就被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刑并处罚金;2019年1月,全国首例电商平台诉差评师案迎来判决,杜某等三人在构成敲诈勒索罪、受到刑事判决后,又被淘宝以“一元官司”诉至法院,最终被共同赔偿淘宝损失1元、合理支出2万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