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差评师组团敲诈,商家、用户与平台谁来决定删不删评论?( 六 )

在周惠看来,一条评价是否合理、标准如何衡量,应该有更客观的方式,而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给商家太多的权限。否则,有利于商家的好评就能呈现、不利于商家的差评就被处理掉,这样的评价体系对消费者就没有参考价值了。

互联网平台:谁决定删与不删

商家、消费者、职业差评师围绕差评的去与留产生的利益纠葛,全被抛给了平台。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了解到,一些平台对于差评多的店铺和商品,会进行流量限制。但对于不合理差评,则给商家提供了申诉通道,申诉成功后,会给予限定数量的差评删除或隐藏。

事实上,由于评价太过于主观,目前的法律法规没有对什么是恶意评价、恶意评价应当如何规制进行明确规定,甚至相关规定存在争议。

2019年正式实施的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得删除消费者对其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评价。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4月30日发布公告,对《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其中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删除用户不利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