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时代的文学脊梁(逐梦70年)( 二 )

经典值得我们不断重读,也值得我们从这些作品的营造与产生中寻索规律性因素,总结经验性启示,从而为新时代继续打造文学经典、构筑文学高峰,提供有益借鉴和有力动能。

深入生活的艺术结晶

反映生活是文学存在的理由,源自生活是文学产生的来由。作家们之所以能够写出经典作品,首要原因正在于长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此过程中,深入认识和把握生活动向,深切了解和体察民意所向,把自己所见所感经由文学想象化为艺术形象,使其成为人民生活的艺术结晶。

新中国成立后最先引人瞩目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保卫延安》,被评论家胡采誉为“人民英雄的赞美诗”。这部作品正是作者杜鹏程长期跟随战火中的部队采访和生活的文学成果。杜鹏程1947年下到西北野战军的一个连队,经历前线部队转战陕北的浴血奋战,看到许多战士血洒疆场,保护他的警卫战士不幸牺牲。这些感人又撼人的亲见亲历使他下定写作决心:“干,既然战士为了战争的胜利,一声不响地献出了生命,我们也就应该把他们忘我的英雄精神记载下来,使自己使别人从这些不朽的事绩中,吸取前进的力量。”可以看出,《保卫延安》之于杜鹏程,是累积在胸的战争生活的必然涌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