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时代的文学脊梁(逐梦70年)( 四 )
创作一定有追求和目标,但追求有远近之分,目标有大小之别。与现在一些作家常常在写作中希求高产量乃至贪图高曝光度不同,优秀作家更在意作品质量与品位,更看重凭借精益求精的力作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写得少又写得好,主要在于目标高远,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投入巨大精力体力才能实现。那些写出经典作品的优秀作家,在这一点上惊人相似。
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小说写作的梁斌,早就想写一部既是“历史的记录”又有“艺术的真实”的长篇,而且还设立了在当时来看几乎高不可攀的目标,那就是“具有民族气魄,民族化风格,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书”。为了这个远大目标,他不断蓄积和提炼丰富素材,想尽办法去寻找阅读中外古今文学名著。新中国成立后,有了写作机会和可能,他便从武汉日报社社长岗位上,调回北京文学讲习所,之后又调到河北文联,并且一有机会就抓紧时间写作,还经常抽空约见老战友收集素材,到作品写到的地方实地踏访,终于用四年时间写出《红旗谱》第一部初稿。据梁斌回忆,写完之后,他长长出了一口气:“艰难的文学创造生活呀!”过程确乎艰难,因为目标实在高远。
路遥和陈忠实,两位作家都只写了一部长篇,但都留了下来,长销不衰,这既与他们郑重对待创作,注重精益求精有关,也与他们设定的目标超前高远,并为此孜孜以求、必欲达成有关。路遥自知写作《平凡的世界》,“是要在自己生活的平地上堆起理想的大山”。陈忠实则说,写作《白鹿原》,是想“为自己写一本垫棺作枕的书”。瞄着这个目标,陈忠实一方面翻阅县志,查阅村史,研读族谱,做着历史资料的充分准备,一方面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和理论著述,从中汲取有益文学营养,经过两年多积累与蓄势,用两年时间完成《白鹿原》的写作,又用两年时间细加打磨,终于如愿完成他的“作枕之作”。这些都告诉人们,高远目标的设定同时也意味着生活的深入开掘、艺术的充分准备、创作的不遗余力等高强度、大投入付出,这是创造经典作品所必需的。
推荐阅读
- 李儒|三国杀:为什么叫李儒时代的骄傲,他到底有什么好骄傲的?厉害吗
- 梦幻西游|梦幻西游:诗情画意进入净台时代,郭无情买爆总17段野兽鞋
- 帝国时代4|老外做的《帝国时代4》,究竟能有中国味吗?
- 地下城与勇士|DNF:“全民云上”时代到来,一个过气小副本,究竟有何魅力?
- steam|目前Steam上什么游戏比较火?《帝国时代4》屈居第二
- 帝国时代4|第五人格:孽蜥新紫皮“狰”,西装暴徒、斯文败类说的就是他吧
- 狼队|实力版御三家eStar、TTG和狼队,组成KPL最强战力,AG已成时代的眼泪
- 仙剑七|CF:角色加角色属性双向发展,这才是顶级角色的时代
- 角色扮演|“老古董”CRPG的涅槃:快餐时代仍有人爱细嚼慢咽
- 即时战略游戏|《帝国时代》十五载磨一剑,即时战略游戏迎来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