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上市,中国离职员工“兑股”说明了什么?( 二 )

期权制度让企业员工双赢 重在依约兑现

向员工发放期权或股票已经广泛应用于众多企业,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期权让员工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能以指定价格(通常是基于当前公司估值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权。从员工角度而言,期权能够给予现金报酬之外更多元化的长期激励,未来一旦上市可能获得数十倍甚至更多的回报,这使得其愿意长期在此工作。

从公司发展层面而言,互联网公司从初创到后续发展,一方面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迭代转型的种种压力和风险,更需要骨干员工的全力奉献;另一方面创业公司往往在早期资金不多,也拿不出足够的现金薪酬给员工,通过期权设计,形成公司与员工在共同愿景下的奋斗合力,也大大缓解了资金支出压力。

因此,期权制度从理论上说是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之举,但这也有基本前提,就是企业对于员工的期权承诺,是否能得以最终不打折扣地加以兑现?

Uber当年推行全员持股,就是为了在竞争中留住和吸引人才。在中国,Uber虽然最终被滴滴收购,但是当初其以人数偏少的团队取得众多运营与市场成绩,而普遍受到业界认可。媒体也曾经披露,Uber中国员工之所以能够顶着巨大压力屡创市场奇迹,在于其对于Uber企业文化的认可,如“迷恋”客户,“永远在工作(hustlin)”,靠着努力提升到顶峰,即使是踮着脚尖走到那里,等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