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掉20亿美金,3年前败走中国,如今它要流血IPO了!( 六 )

但在一切顺利的表象下,却是让人绝望的现实。

仅2016年一年Uber的税前亏损就高达30-35亿美元,而且这一趋势并没有减缓的趋势,2017年一季度亏损高达8亿美元——之后,关于Kalanick的各种“丑闻”相继爆发。

如此巨额的亏损,意味着UBER在当时需要新一轮融资才能生存下去;Kalanick下台时,UBER账面上的净现金仅有50亿美元,仅能支撑这家公司最多一年时间,一年之后,UBER又只能问投资人要钱。

在开了Kalanick之后半年不到,2017年12月,UBER等来了来自日本软银的融资,但是,软银却只愿意以480亿美元的估值收购UBER的股权,换言之,软银对UBER的估值狠狠砍了三成。

这对UBER来说,可谓晴天霹雳。要知道,在此之前,市场对UBER给出的估值是690亿美元,不仅高过大多数已经在美股上市的公司,UBER更是荣膺“史上第一独角兽”的桂冠。

为什么一向以慷慨著称的软银能下这么大的狠手呢?

很大程度上,这和UBER的商业模式以及引发的争议相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