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远古的那些动物经历了什么才能形成化石?( 四 )
陆生动物的理想埋葬地是湖泊、沼泽、河漫滩、洞穴等 , 这些地方往往是陆生动物的聚居地 。 动物觅食饮水来到淤泥或流沙地带 , 失足沉陷 , 新的沉积物不断掩来 , 动物尸体被迅速掩埋 。 距今1 亿多年或6500 万年前 , 我国的山东东部、四川盆地、云南东北部等地区是持续沉降的大盆地 , 其中有好些湖泊 , 气候炎热 , 水草繁茂 , 成为草食性恐龙喜欢聚居的地方 。 后来 , 地壳发生变动 , 自然条件改变 , 恐龙覆灭 。 恐龙的遗体被掩埋在水底 , 又被盆地周围的沉积物不断覆盖 。 所以 , 这些地区是我国出产恐龙化石最丰富的地区 。
硬体的优越性
形成化石的第三个条件是生物本身的特点 。 当被掩埋的生物遗体在地层内受到氧化和热力、压力等的综合作用时 , 有机体就会迅速分解、腐烂 , 最终挥发 。 所以 , 通常很难见到动物的肌肉、毛发、皮肤等软组织形成的化石 , 而绝大多数化石都是生物体的硬质部分 , 诸如介壳、骨骼、牙齿、角、树干、孢子、花粉等 , 其中有些含有相当分量的无机物质 , 不但不易腐烂分解 , 反而容易和外界的矿物质起交替作用 , 从而加固其构造 。 所以 , 常见的化石实际上指的是生物体的硬质部分的化石 。 早期出现的低级生物 , 一般不具硬质部分 , 纵然它们有亿万遗体 , 最终只有极少数成为化石保存下来 。 后期出现的高等生物 , 大多具有硬质部分 , 保存为化石的机会自然比较多 。 比如 , 我们所熟悉的恐龙化石 , 多是它们的骨骼;象类化石 , 多是它们的牙齿和骨骼;河蚌化石 , 多是它们的介壳;三叶虫化石 , 多是它们的甲壳 。
推荐阅读
- |传世群英版你那些你不知道的魅力
- 文明|LOL:设计师的想象力从未下水道,细看符文之地,竟是地球缩影!
- 电子竞技|世界赛结束了,细说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电竞小说
- 传奇世界|传奇世界中那些最让你兴奋的瞬间有哪些?你扮演了什么角色?
- 电影|《英雄联盟:双城之战》开播,那些绝美画质游戏,何时能够动漫化
- |盘点那些让玩家汗毛猛竖的游戏角色,回答里个个都是人才
- 大话西游2|大话西游2:回忆那些年的“神豪”之子曰左左右
- edg战队|如何看待那些彻夜疯狂庆祝edg夺冠的高校大学生?
- 炉石传说|永不言弃!炉石国际冠军杯那些坚韧不拔的选手们
- 凡尔赛|突如其来的骚,闪了老子的腰!细数剑网三中那些堪称绝绝子的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