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远古的那些动物经历了什么才能形成化石?( 五 )

石化加固

形成化石的第四个条件是“石化”过程 , 也就是如何使一些本来并不十分坚硬的生物遗体(即使是它们的硬质部分)变成坚如石头的化石 。 这个过程基本上有两类: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 。

所谓化学过程是指 , 在埋藏生物遗体的地层中 , 当浓度较高的矿物质水溶液( 主要是碳酸钙溶液、二氧化硅溶液和黄铁矿溶液) 流过生物遗体时 , 生物遗体的硬体部分的原来成分被地下水溶液中的矿物质逐渐置换 , 久而久之变为几乎全新的矿物成分 , 而硬体部分的形态特点 , 甚至内部细微的纹理等则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 最常见的有骨骼化石、贝壳化石及植物的茎干化石 。

所谓物理过程是指 , 生物体的外形或壳体的花纹烙印在岩层上 , 或者生物体的壳体、骨骼等空隙被泥沙或其他矿物质所充填 。 比如 , 在海滩泥涂、河滩或湖滩上 , 带壳的动物落在柔软的泥沙层上 , 被新的沉积物覆盖 , 遗体或遗迹被紧紧压住 , 年深月久 , 滩地上就会印上动物壳体的花纹、动物的足迹等 , 最终成为化石 。

当然 , 化石的石化过程所需的时间是相当久长的 , 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往往还不够 。 从生物死亡、埋葬到石化的整个过程中 , 自然界的各种不利因素时刻都有可能袭来 , 比如风吹、雨淋、日晒、腐烂、风化、冲刷、搬运 , 以及地壳运动的反复等 , 都可以使化石在形成中途夭折 。 即使形成化石 , 被埋在地层中 , 也可能受到岩浆入侵发生变质而化为乌有 。 可见生物形成化石的机会是多么难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