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创新之路:一堆一器退役 自主研发多堆多器( 七 )

能代表我国核科学技术研究能力的还有中国先进研究堆,该反应堆于2002年8月正式开工,2010年首次实现临界,2012年3月实现满功率运行。“从堆型选择到反应堆主工艺设计和调试,全部由原子能院承担,它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创新的特点。”时任工程部副总工程师张文惠说。

采访时恰逢停堆,《经济参考报》采访人员身穿防护外套,带上帽子、鞋套、眼罩……“全副武装”进入到反应堆内部。从顶端往下看,只见圆形的水池内充满了蓝色的等离子水,堆芯在金属容器的包裹下静立水底。来到一楼的大厅,反应堆周边布满了国内外多家知名高校、领先研究机构共建的各类先进谱仪。

原子能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部党委书记王谷军介绍说,这座功率60MW的反应堆,主要技术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亚洲第一,能为相关领域领先研究提供不可多得的理想实验环境。例如,谱仪利用反应堆产生的粒子对测试样品进行深度扫描“体检”,可以分析其元素种类、含量、内部结构等,还能发现一些精密零部件的内部是否有裂痕。

未来核科技的探索并不止于此。2010年,原子能院研发、设计、建成中国实验快堆,2011年并网发电。作为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主力堆型,相对于压水堆,快堆不仅可以将铀资源利用率从1%左右提高到60%至70%,还可使乏燃料的放射性毒性影响和废物量降低数个量级,促进核能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600MW示范快堆的建设正在推进中。”原子能院快堆运行室主任刘尚波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