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场关键的硬仗( 三 )

问题一:直接融资占比低,间接融资占比高。

研究表明,市场经济主导、直接融资占比更高的发达经济体,通常抗风险能力更强,在危机过后也拥有更强的自愈能力。中国商业银行主导了整体融资体系,采用存量的社会融资规模测算结构,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国直接融资占比为17.1%,即静态地看,82.9%的金融资源是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进行配置的。相较而言,美国的直接融资占比在2017年已经达到81.6%,这也是中美两大经济体在金融资源配置上的最大不同。

问题二:直接融资以债务融资为主,股本融资占比低。

中国直接融资中仅有19.8%来自股本融资,而在美国,57.8%的直接融资通过股本融资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缓慢是中国股本融资规模难以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2009年设立创业板,定位于面向科技行业企业的场内交易市场,但这一探索没有取得良好成效。例如从上市公司结构看,制造业企业占据了62%的市值和约70%的上市公司家数,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科技企业融资市场定位。

问题三:债务融资市场中公司债和企业债占比较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