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火箭“心脏”跳动的声音( 三 )

毛竹、油毡、铁丝等简易材料搭建的茅草房里正在进行着中国最尖端的科研工作。当时的科技工作者写过这样一首诗“竹竿架起座座房,竹帘一挂就当墙,墙上开洞当窗户,泥巴抹墙两面光,莫道房间太阴暗,同志个个心里亮。”正是这种积极乐观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的写照,他们凭此缔造了远程火箭发动机从无到有的神话。

1965年,根据中央加强三线建设的指示精神,国家主管火箭等航天器研制的第七机械工业部把建设大推力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经过实地踏勘、反复讨论,将一条狭长的“夹皮沟”作为067基地的建设地址。这条延绵17公里的小山沟——红光沟,成了航天人的“广阔天地”,诞生了中国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基本型”——远程火箭一二级发动机,被航天人称为“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1970年,远程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任务转入067基地,在方案论证时面临选择什么样的推进剂、研制多大推力的发动机、采用什么样的系统方案三大抉择,专家们相继克服燃烧不稳定、系统液体压力脉动与推力室声振相耦合产生的中频振动危害、涡轮泵研制三大技术难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