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当代创作更具中国气派(高峰之路)( 五 )
在跨文化对话中坚持自身文化精神建设
世界文化已经出现跨文化发展趋势,中国文化发展也必须顺应这一潮流,发展前景如何,取决于我们对不同文化的精神实质能否有较为深入和全面认识。如果只是喊着“民族化”口号,但在什么是传统、传统如何与现代结合的问题上没有深入研究,是“食古不化”;如果只是为他方文化倾倒,不明白最应该向他人学习什么,就是“食洋不化”。“食古不化”造成“复古”,“食洋不化”则导致“模仿”。
如果我们能够在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精神基础上,坚持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对话,坚持多元文化视野中自身文化精神建设,实现中国文艺创作突破和创新,大有可期。具体到建筑界,一方面需要我们从建筑本体出发,对现代建筑有清醒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在现代化、全球化语境下解读传统,建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学者对中国哲学和美学体系上下求索。结合中国建筑创作现状和发展,我一直在思考,能不能从中国哲学出发找到属于当代中国人对世界、对建筑的认知方式。相对于绝对理性、工具理性,中华文化更强调打通,强调和谐关系,是复杂性、模糊性、多维性、整体性的深度统一。“往来无碍,归于自然”,在古今中外之间往来无碍、在天地人跟建筑之间往来无碍,这就是由“境界”“意境”“语言”这三个层次构成的建筑理论。其中,以“境界”为哲学本体,就是从自然、自我角度出发,追求主客体和谐共生,追求建筑与大环境“浑然天成”;以“意境”为美学特征,就是要从人的情志和心理感受出发,超越物象束缚,追求“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使建筑更具艺术感染力;以“语言”为载体和手段,就是要摆正“语言”在创作中的位置,避免片面追求形式的倾向,同时通过“语言”的不断转换创新,追求它与境界、意境的内在契合。至少对我而言,有了这样相对系统的建筑理念,使我能够在跨文化对话中自觉追求既有文化品位又有传统味道,同时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建筑设计,努力突破建筑风格、语言和视觉感知局限,向心灵和精神层面延伸。希望建筑能如罗丹所说“像一把发出颤声的琴”,以它特有的旋律、调式、和声给人以高层次的美的感受。
推荐阅读
- 三国志|日本人对三国的热爱,盘点十部以三国为基础创作的日漫,名字带有“三国志”的就占据半壁江山
- 梦幻西游|梦幻西游:法爆和简易怎么选择?简易更强,但是法爆更具性价比!
- 堡垒之夜|游戏内容创作者怎么朝“元宇宙”迈前一步?
- 侠盗猎车手6|《GTA6》真的快了? 爆知名说唱歌手为GTA创作新歌
- viper|miYoSummer线下创作节,专属于二次元玩家的一场狂欢盛宴
- 大话西游2|又一国产端游加入云游戏,独立创作的小公司为何敢大手笔支出?
- 王者荣耀|王者荣耀:4位双形态英雄即将开测,玩法更具趣味性,100多件新装备即将上线!
- 王者荣耀|起点又出大动作,宅猪、三天两觉等25位大神联合创作王者荣耀官方定制文,你会去看吗?
- Uzi|知名主播山泥若确认被抓判三年,曾创作“永远滴神”梗,炫神爆料:去年世界赛就被抓了
- RNG|用数据说话 2018年与2021年的RNG谁更具统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