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火”一年后,试点增至17城,“聚合模式”是美团打车的解药吗( 四 )

美团打车上线北京前的宣传页面

美团入局网约车业务 , 祭出的手段并无多少新意——补贴 。 在当时的新开通城市里 , 美团打车对司机零抽成 , 乘客注册还可获得“新人见面礼” 。

在打车业务的商业逻辑上 , 美团当时所信奉的 , 依然是“流量思维”:借助于高频的外卖餐饮服务 , 为打车业务导流 。 美团方面当时给出的理由是 , 美团点评日活用户中 , 有近三成的人有出行需求 , 打车业务源自于用户需求 , 值得“试试” 。

在南京试点一年多时间后 , 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 , 并伺机开通其它城市 。 但意外随之而来的 , 各地主管部门的约谈 , 将美团打车燃起的星星之火瞬间扑灭 。

在上海上线的第一天 , 美团打车即被上海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价检局联合约谈 , 理由是美团打车所采取的低价出行的营销手段 , 存在误导消费者行为、设计低价恶性竞争 , 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