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VS星巴克,谁更焦虑?( 三 )

星巴克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在中国生存的不错的品牌公司 。 但是碰到互联网资本打法模式 , 无一例外的似乎遭遇到了一种危机 。 从瑞幸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 星巴克其实一直都过于轻视了它的敌人 , 而高估了自身的品牌溢价与知名度 。

没有将咖啡品味与标准灌输给普通大众 给了瑞幸机会

星巴克有没有护城河?有的 , 它的最大的护城河是它的门店数量以及在整个全球乃至中国市场家喻户晓的品牌知名度 。 它以舒适度为卖点 , 而非一味追求速度和便利 , 而是做高端咖啡市场 , 星巴克的品牌溢价高度罕有对手 , 这可以说是它的护城河 。

但是 , 也可以说 , 它在中国市场一直不够亲民与大众化 , 因为整个中国市场的咖啡消费文化(相对欧美日韩)一直不够大众化 ,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 , 中国人均的咖啡消费量差不多是每人4-5杯 , 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则是人均咖啡销量是300-700杯 。

而正是因为咖啡消费文化没有培育起来 , 中国市场相对全球市场来说 , 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 而这个空间需要从中低端市场切入尝鲜消费群体 , 带动消费市场的增长 。 这给了瑞幸们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