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资本王淮:早期科技投资的周期、策略与世界观 | 投资者说( 九 )

比如「用户到底在乎的是什么?这个市场究竟大不大?大家愿不愿意付费?」等等,但这部分在我们整个问题集当中可能仅占10-20%。剩下的80%我们在研究「问题是什么,问题重不重要,是不是很多人都有,问题难不难,解决问题依赖技术创新还是依赖模式创新,如果是技术那么是什么样的技术,为什么可以匹配这些人的历史背景?」,我们会以工程化的思路把投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拆解开来,变成步骤去验证这些问题,而不是在投资前做市场规模的调研。

李曌:似乎行业里出来的创业者更容易发现问题,但从你们的投资案例来看,大多数都是技术型的PHD。

王淮:不少投资人喜欢从产业里出来的创业者,认为他们在落地上会做得比较好,但综合我们的经验与观察的投资案例,发现这类企业的生存能力虽然比较好,但所做的事普遍偏小,因为在一个行业待久了,你看到的往往是小问题,很难跳出来想行业长期存在的大问题,行业里很难出现叛逆者去改造行业。

我们更喜欢具有破坏性的创业者,这类创业者一开始就会想有没有机会用技术重塑整个行业。他们会思考得更远,思考得更大,他们没有历史负担,也不会受教条主义影响,但这类创业者需要有行业出来的人做他的副手帮助他理解行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