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传统金融与创新的融合发展分享研究(演讲实录)( 九 )

下一个问题是同盾科技陈达亮先生。

您选择这个智慧的风险管理。在香港金融科技的发展有些什么优势,怎么样可以跟大湾区联系起来呢?

陈达亮:因为同盾科技用英语来念和难念,同盾科技是一家科技公司,是来自中国的。我们在中国有1万个用户,超过300家银行,40-50家大公司,包括腾讯等等。他们全都是我们的顾客。因此我们现在做的生意,主要是怎么样帮助客户通过科技控制他们的风险,人工智能等等。我们想的是用什么方法可以看到客户的履历。在国内有3家银行,他们也是用新的科技,我们有这个市场,也有成功的经验。同时我们也有美金的投资在内地,在香港有20家这样的银行,这10家银行中只有1家愿意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因为香港人才的费用是非常昂贵的。我们希望可以维持开放,如果所有东西都保持开放,那可以由上而下。有很多业务,有很多企业是持开放态度的。比如我们看到虚拟银行。可以看到内地的公司有科技的背景,这也是一个开放的方式。

另外一点,我们怎么样利用科技。在香港也有很多限制。比如说所有的交易如果是跨境,获得的数据在国内已经持有超过4个亿人口的个人资料,还有很多数据都会输入给我们。这也是我们利用这些数据帮助客户做决定。可是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资料从深圳输入到香港(跨境输入),我们能做的是有一部分公开的,不能够改变香港的政策,也不能够改变这个法规。最近有一个新的科技,联邦科技。我相信大家可能会知道,联邦学习。我们把这个数据从内地拿出来,但不需要把香港的数据送到内地,也可以做机械的学习。这是由下而上的开放。现在有超过1亿API成本可以转移。API的开放是非常重要的。我同意陈先生刚才所说的。我们希望把所有的东西都开放。在今年的下半年,同盾TDS有一个计划,开一个香港支行。为什么我们会来?因为从上而下的开放,还有开设办公室,也可以看到新科技的开发可以让我们开始发展从上而下的开放。我们管理层现在已经做了这个决定,要来香港。我们在新加坡有业务,在马来西亚有生意,但在香港暂时还没有生意,现在我们会很快的回到香港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