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亿个小微经济体的融资“魔咒”:数据究竟改变了什么?( 二 )

以工信部在2018年初划分的最新标准为基础,小微经济体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大类:第一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约1亿家;第二类,自营劳动者,约5000万家;第三类,生产性农户,约1.8亿户。以此计算,中国小微经济体数量在3.3亿个左右。

小微金融则一般是指面向小微经济体的债权融资,核心是信贷服务。爱分析认为,从行业实际供需来看,小微金融是一个典型的供给端驱动行业,大量小微经济体渴望金融服务。小微经济体数量众多,但经营持续性差,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小微经济受冲击尤其明显。

这样的特点为小微金融行业带来了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渗透率天花板低;二是风控需要有能力穿越经济周期,门槛极高。

从2018年开始,中国“两增两控”的监管要求对国内商业银行提出了明确的小微金融增长要求。不过,尽管政策为行业带来巨大增量,但政策并不能解决服务下沉客群的问题。传统银行仍以原有大型企业子公司、孙公司,地方龙头企业等为典型客户。“目前来看,银行服务小微金融路径分化主要表现为:五大行、股份制等大中型银行服务小微金融头部客户为主,如大型企业的子公司、孙公司等,创新集中在担保贷款领域;而农商行、城商行等地缘性银行则要努力实现客群下沉,更好服务如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性农户等客群,创新集中在信用贷款领域。”张扬告诉经济观察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