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户贵阳:一座新兴都市的希望与阵痛(18)

迁户贵阳:一座新兴都市的希望与阵痛

贵阳的云产业示范基地。摄影:黎文婕

贵阳双子塔背后,一幢以“云产业示范基地”为名的大楼拔地而起。这样的大楼在被誉为中国“数谷”的贵阳并不罕见。2013年,贵阳的超级大盘开始堆积库存,房地产供应过剩,推动数据中心建设成为了贵阳发展的新路径。

2014年至2017年,贵阳开办3届数博会,成为华为、苹果的数据中心,戴尔、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等国内外知名大数据企业也纷纷落户于此。“云上贵州”,“数据铁笼”,“智能社区”管理等政府支持的数据项目更是吸引了很多企业来西部淘金。

2017年,贵阳市大数据企业达到1200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7亿元,大数据企业纳税额110亿元,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

但政府主导的市场需求带来了机遇,也助长了投机风气。在过去的几年里,贵阳市高档写字楼如雨后春笋般冒起,空置率却相当高。贵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贵阳全市办公楼投资39.5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5%,市场整体面临着较大的去库存压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