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户贵阳:一座新兴都市的希望与阵痛(14)

这与花果园的建造背景不无关系。

花果园所处的位置曾是贵阳最大的城中村——彭家湾、五里冲棚户区。伴随着贵阳无法阻挡的城镇化发展,房租低廉的棚户区成为了当时进城年轻人的首选。根据2009年贵阳市统计年鉴,在这片区域租房居住的外来人口在8000到9000人以上,外来流动人口是本地常住人口的11倍。

在官方口径里,这里则曾承载了2万余户、10多万人的居住服务功能。

迁户贵阳:一座新兴都市的希望与阵痛

花果园密集的楼群。摄影:黎文婕

在本地人的印象中:这里道路狭窄,摩托和三轮是唯一可见的交通工具;水管与电线混乱地交织,仿若苔藓蔓延;学校建在低矮居民楼内,悬挂的匾额被雨水冲刷出泛黄印记……

出租车司机们对这里避之不及,一家4口挤在20平方米的房里是常事;下水道不通,门窗没有一扇能关得严;日积月累,粪便满溢,臭气满街;没有垃圾清运站,各家各户将杂物堆满了门前,让人无处下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