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户贵阳:一座新兴都市的希望与阵痛( 三 )

这样的政策背景,让“返回原籍”和“前往北上广深大城市”之间的第三条路更加通达。如贵阳这样的省会城市,迎来新的“人口增长点”。

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正从四面八方涌入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伴随着贵阳的城市化,他们以一个共同的身份——新“贵阳人”,开启了全新的人生。

“在那部讲述80年代贵阳生活的电影中,人们想着逃离贵阳。”但对青年万宜而言,走出故乡,走向城市,是多年的梦想。

在万宜出生的上世纪70年代,城市与农村尚存难以逾越的鸿沟。户籍制度带来的城乡差距显而易见,农业人口一度被视作”二等公民”。

自然流动的人口几乎没有。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如果想进入城市,途径寥寥——考学、参军、招工或者婚嫁。

万宜自小便感受到城市户口的吸引力。在户口制度稍微松动的1980年代中后期,户口交易曾成为户籍改革变迁中的独特现象。在万宜所在的小乡村里,不少人“砸锅卖铁给孩子买一个城市户口”。

万宜的父母是清贫淳朴的乡下人,无力为孩子购买户口,只将“出乡村”的希望寄托于万宜兄弟俩。他们的目标简单而执着,“要让孩子靠读书甩掉鞋上的泥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