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上海》作者刘统:伟大就体现在艰难曲折里( 五 )

他说,共产党当时需要完成两件事情:

一是经济转型,过去是外向型,依靠外来加工,然后出口,但国民党的封锁断绝了对外的口子,所以要转为内向型,依靠国内原料生产,再投入国内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但共产党在一年之内就完成了。

二是财税征收。上海的民族工业恢复后,财政税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解放初期,战争的创伤没有恢复,国家负担越来越重,需要大量资金,因此,陈云才坐镇上海召开财经工作会议,希望上海能为新中国输血。过去很少将两者串联在一起,但刘统认为,这是一个因果关系,是一以贯之的,是在大背景下做的统战工作,应该联系到一起,融会贯通,组织成一个通顺的故事,这是回到历史的正常状态来叙述。

回到历史的正常状态来叙述,这是刘统的史学观。刘统说,写这本书时,他用了陈毅的视角,而所谓陈毅视角,就是一个宏观的视角。有一种说法:看地图的时候,将军的视角和连长的视角是不同的。连长的视角是看什么地形有利,而将军看的是整个的大战场。刘统认为,写历史就要有宏观的眼光——如果把你放到陈毅市长的角度上,你每天需要考虑的是什么?而如果单纯从学者角度出发,可能关注的就是自己感兴趣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刘统力争跳出自我的圈子去研究这段历史,宏观把握客观存在的史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