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荐机构“恋战”科创板 首例保代违规敲警钟( 四 )

如此看来,中金公司两名保荐代表人被采取的监管措施相对较轻,且交控科技的申报进展尚未受到影响。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采访时分析:“当下科创板建设存在的较大问题之一,便是中介机构对科创板和注册制的认识严重不足。从上交所历次回复来看,部分承销及保荐机构对科创板制度体系应有的认识缺失,专业能力及层次不足,仍停留在A股审核制下类似通道业务的执业方式,此类思想及理念亟需转变。”

“包括中金公司在内的不少投行机构,可能对于科创板保荐执业工作的重视,当前还未完全到位,乃至公司投行业务团队、质控、整个流程专业化升级,距离科创板的要求,均存在一定距离。”付立春称。

声誉受损得不偿失

作为“投行贵族”、“行业标杆”,处罚首单落在中金公司身上,着实让市场大跌眼镜。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对于中金公司来说,主要承担的是声誉上的风险,而且较大可能会对涉事保代进行内部追加处罚。对于保代个人来说,有财务损失,但更大的则是声誉损失。总体来看,短期内有影响,长期影响也不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