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结构性存款”( 六 )

于康表示,假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高收益率”并不是通过挂钩衍生品价格波动所获得,而是银行自身为投资者支付这部分成本,相当于银行发行高利率的产品来获得负债端资金,结构性产品的风险会转化为银行的信用风险。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此类风险延续?在曾刚看来,一是监管要适时规范;二是推动利率市场化,压缩套利空间。

“从利率市场化角度看,我们可以把‘假结构’取消,但更应加快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董希淼表示,现在提的“两轨并一轨”,主要还是针对贷款,但实际上存款利率才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是真正的“硬骨头”。他同时表示,当下中小银行负债压力很大,资金来源少、成本高,而有序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或能更好地解决中小银行负债压力大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