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结构性存款”( 二 )

结构性存款突飞猛进

结构性存款由来已久,是运用利率、汇率产品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存款,最近两年在国内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开数据,今年1月份商业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0.98万亿元,是在2018年结构性存款大爆发后第三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中资大型银行和中资中小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总计为11.13万亿元。其中,中资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3.77万亿元,中资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7.36万亿元。

从存续数量来看,《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称“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结构性存款存续数量呈现先涨后降的趋势。但是,不同类型银行表现略有差异。股份行产品存续数量最多,占比超过六成,但数量占比逐步下降;国有大行、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存续数量相对较少,但数量占比有增长态势。

那么,结构性存款到底哪里“不真实”了?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目前结构性存款的“不真实”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向上,并突出表现为两种形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