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结构性存款”( 五 )

“即便今天把结构性存款封杀,明天银行还可能找到其他替代品。比如,一些银行推出的智能存款产品就是同样的逻辑。”曾刚说。

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假结构存款”有何风险隐患?

对此,曾刚表示:“简单来说,对客户而言,结构性存款客户的本金是无风险的,只是收益存在变动,而且变动也是在合理范围之内,总体而言是一个低风险产品。‘假结构’实际上没什么风险隐患,反而是真的结构性存款有些风险,但这里所说的‘风险’,也只是在收益层面。”

普益标准研究员于康说:“投资者在购买结构性存款产品时,首先要选择具有衍生品交易资格且衍生品交易投资管理经验相对丰富的大中型银行;其次不要只关注产品收益率,要尽可能明晰产品交易规则和底层资产配置情况,在自身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理性投资。”

事实上,多位业内专家向采访人员表示,不真实的结构性存款,其风险留在了银行体系内。“结构性存款的问题主要就是高息揽储,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存款市场竞争秩序,抬高了银行负债成本。更严重的问题是,还向客户传递了刚性兑付的信息,即说它是存款,但收益却像理财产品;说它是理财,却又保本。”董希淼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