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室内公共场所控烟案立案,如何量化健康损害成难题

全国首例室内公共场所控烟案立案,如何量化健康损害成难题

全国首例室内公共场所控烟环境公益诉讼成功立案,但多位环保、烟草、法律界人士表示,如何鉴定吸烟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损害,仍没有确切标准。

陈鑫Stella

全国首例室内公共场所控烟案立案,如何量化健康损害成难题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但就目前全国的情况来看,公共场所控烟仍是难题。

2019年5月15日,中国绿发会提起的全国首例室内公共场所控烟环境公益诉讼在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5月31日,绿发会组织环保、烟草、法律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对该案进行讨论。

界面新闻获得的起诉书显示,2018年年初至今,有家长反映,河北燕郊一家儿童主题的商场内,有多处母婴室与吸烟室相邻,导致吸烟室外未成年人和孕妇受到健康损害。经绿发会调查,该商场管理者在全国有18家类似商场。

绿发会提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承担该案产生的所有费用等六项诉求,其中要求该商场立即拆除其在中国境内的所有商场内吸烟室和吸烟室指示标识,并赔偿商场环境受到损害至恢复原状期间服务功能损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