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室内公共场所控烟案立案,如何量化健康损害成难题( 四 )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在内的20多个城市,已出台公共场所禁烟地方性法规,然而,全国层面的立法仍然“难产”。

马勇表示,“我们希望这起公益诉讼可以作为实践样板,推动全国范围控烟法律的出台,并将室内环境明确纳入《环境保护法》的相关法律中。”

莫于川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由于该案系国内首例,缺少参考经验,但可以借鉴临近省市北京、天津的制度。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恩泽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河北也应参考北京和天津的模式,探索无烟模式。

参与讨论的一位人大代表表示,控烟立法从社会治理角度值得尝试,“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出台相关法律,其余每一个二线城市、地级市也应设置地方条例。”同时她指出,尽管未有全国性控烟法律出台,但个人应提升自我保护及公众健康意识。

(本文来自于界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