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监管未成年人上网标准,国内互联网大厂做得到吗?( 三 )

短视频的新规和逐渐分级的游戏登陆

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机制 , 无论是游戏还是短视频 , 政府从不疏于管理 。

今年1月 ,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正式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 , 其中明确规定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 设立未成年人家长监护系统 , 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 。

此前 , 抖音与快手短视频平台先后启动了未成年人保护计划 。 作为弹幕鼻祖 , “未成年人重灾区”的B站也在5月30日上线青少年模式 。

在青少年模式中 , 时间锁规定在线时间 , 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陆40分钟 , 40分钟后需要监护人密码方可继续浏览 。 并且砍掉了全部“非必要性”功能 , B站砍掉了“会员购”和“频道” , 抖音则在青少年模式中删除了直播和打赏功能 , 快手在开启家长模式之后也不能进行充值、打赏、提现等行为 。

从无到有的短视频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 从时间上限制了未成年人观看范围 。

话分两头 , 除短视频之外 , 对于率先进入青少年保护机制的网络游戏而言 , 似乎对于功能的升级显得至关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