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纾困的深圳样本: 市场化运作精准发力( 七 )

此外,近年来,深圳国资大力通过基金群战略,延展产业链,布局新兴产业。在产业协同、资本运作的要求下,深圳国资本身也有参股上市公司的安排,与此轮股权纾困同时展开。

救的是信心:

纾困资金让民企“缓了一口气”

受访的多位上市公司董事长表示,在市场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政府的纾困行动,不仅缓解了公司的流动性压力,还释放了积极信号,阻止了抽贷踩踏行为的恶化,让他们“缓了一口气”。

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已将其质押股权中的七成转质给高新投,流动性危机暂时得到处理。他说:“在那种情况下,如果高新投不接收的话,很难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采访人员查询公告了解到,为了给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更多的时间解决流动性危机,深圳国企承接的不少股权质押并没有设置明确的质押到期日。

一位将大量股权转让给远致投资的企业家告诉采访人员,其股权质押危机传导到公司经营层面,导致公司的银行授信受到限制,现金流问题影响原材料采购,订单难以按时交付。面对流动性风险,公司不断变卖潜力资产,但仍无法挽回局面。“欠的债,光利息就好几个亿。开头还不想放弃,团队推演,不放弃股权不行,这是唯一的出路。企业垮掉的话,代价太大了。所以没有遗憾,只有感恩。”他告诉采访人员,当时有多个公司有意购买其股权,他选择了国企,“我对深圳(进行股权投资的)国企的管理风格还比较了解,远致投资也提出未来在企业管理方面将按照管资本的方式进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