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纾困的深圳样本: 市场化运作精准发力( 六 )

刘苏华表示,纾困共济资金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承接银行和券商退出或不接的业务。坚持市场化,才能让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发挥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功效。一方面通过专业判断分析民营企业成长前景,判断企业家对自身主业的投入和专业精神,来筛选企业;另一方面尊重价格规律,以市场化定价随行就市,让有真实需求的企业来选择,“如果企业家能够找到更低成本的贷款,那就不用来挤占共济资金”。避免因收费标准过低而形成价格洼地,一方面能够把有限的共济资金集中到最迫切需要帮扶的企业手上,另一方面,也促使上市公司在资金情况好转后,主动寻求社会上其他融资渠道进而释放所占用的共济资金,用以救助其他公司,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资金效率,让共济资金可以覆盖到更多有实际需求的深圳上市公司。

截至2019年4月30日,债权支持方面,中小担使用专项债权资金已累计决策向24家上市公司提供债权支持,累计决策金额63.59亿元、放款金额51.19亿元;高新投使用专项债权资金已累计决策向32家上市公司提供债权支持,累计决策金额53.37亿元、放款金额43.72亿元。股权支持方面,纾困股权投资专项基金已向9家上市公司提供股权支持,累计金额25.78亿元。与此同时,深圳市属国企累计使用自有资金70.47亿元向5家上市公司提供了债权、股权支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