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色动力学:爱因斯坦、杨振宁宇宙大一统构想下最后一块拼图( 六 )

而弱力虽然是在 30 年代由费米理论提出 , 把弱相互作用看做是一种参与作用的四个粒子(如中子衰变中的中子、质子、电子和中微子)之间的点相互作用 , 不过当时对于弱相互作用的概念还十分模糊 。

直到 1954 年 , 杨振宁和米尔斯独辟蹊径 , 不再局限于统一引力与电磁力 , 而是想从弱相互作用和电磁力入手 , 他们在著名物理学家外尔的基础上 , 把电磁作用是由定域规范不变性所决定的观念 , 推广到不可对易的定域对称群 , 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 。 揭示出规范不变性可能是电磁作用和其他作用的共同本质 , 从而开辟了用规范原理来统一各种相互作用的新途径 。

在此基础上 , 杨振宁完善了规范场论 , 物理学界正式从爱因斯坦统一场的研究转变为规范场论 , 成为物理学的新趋势 , 规范场后来被很多人认为最有可能实现统一四大力 。

后来 , 李政道、杨振宁、吴健雄等证明了弱作用的宇称不守恒和CP不守恒之后 , 物理学家们考虑建立一个基于量子场论的弱相互作用理论 。 美国科学家格拉肖最早提出用规范场的方法 , 将电磁作用与弱作用统一到一个数学框架中 , 1968 年 温伯格、萨拉姆在格拉肖电弱统一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电弱统一的完善理论 , 他们理论在多次试验中得到证实 , 电弱统一理论已经是一个得到实验相当严格检验的科学理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