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海强制垃圾分类倒计时 “一刀切”怎么破( 四 )

唐家富介绍称,目前上海全市60%的垃圾投放点已经完成了容器、标示和收运体系的规范配套。由社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在投放的时候就会被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分别由不同的处理资质企业进行上门回收、运输与处理,与以往简单粗暴处理方式早已截然不同。

当然,分类投放还需要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作为支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走访发现,当前上海在中端的运输、中转等关键领域,已经针对这些中间保障环节实现了多种布局、改造与提升。

以张峰的店铺所在的商业街为例,采访人员从奉贤区市容局了解到,当前该地的干湿垃圾的分类收运正在加紧推进,这也要求区域的垃圾中转站、运输车辆和处理设施等设施建设都必须实现配套。

在这条商业街不远的干垃圾中转站内,一位工作人员向采访人员介绍称,在社区、商业街进行源头分类后,一般干湿垃圾都会有专业的清运车辆和处理公司进行清运,分别运至不同的垃圾中转站内进行压缩处置,再输送至末端焚烧或者其他处理场所。

“以前干湿垃圾分类运输没有这么严格,现在中转站只能收运干垃圾。”该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除了干湿垃圾外,建筑垃圾等俗称的“毛垃圾”也已经在周边建起了分拣处置场所,这与之前有着很大的改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