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海强制垃圾分类倒计时 “一刀切”怎么破( 五 )

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上海已经全面完成了41座垃圾中转站的分类改造,已建成可回收物服务点4237个、中转站109个、集散场6个,实现可回收物分类量2580吨/日。

政策落实切忌“一刀切”

从2000年6月被列为我国首批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到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时隔19年时间,上海围绕垃圾分类构建出较为完善的投放、运输与处理体系实属不易,但要实现垃圾分类的全面落实,当前还面临不少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上海在垃圾分类处理的体系构建、宣传教育以及市民支持意识等总体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但同时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上海城镇垃圾的处理仍有不少可提升的空间。

“集中体现在很多政策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导致不少地方在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一刀切’情况。”曾刚告诉采访人员,在垃圾分类管理推进的过程中,基层执行单位既不能简单地依靠“撤桶”、“缴费”等手段进行推进,更不应将惩罚性制度视为最终目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