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龙能拯救中国音乐剧吗?( 八 )

国内音乐剧的主力观众是年轻的学生 , 可有时间的大学生们没有钱 。 拿上海大学生人均生活费 2000 元来算 , 扣出来点钱也只买得起低价票 。 文化广场「山顶」位置的最后两排数量有限 , 80 块还得用望远镜 , 小剧场音乐剧同样也是 80-100 起 , 一个学生一个月看得起几场?

金融和互联网的从业者们倒是有钱 , 但哪里有足够的时间?先不提 996 , 音乐剧的开演时间通常是晚上 19:30 , 准时赶到都难讲 。 看完两小时半的音乐剧回到家 , 有力气面对新一天的工作么?而到了周末 , 多少人会舍得拿出大片完整时间 。

饭圈女孩不一样 。 没有钱努力挣、没有时间努力挤、为了明星可以把剧情倒背如流 。

不可否认真的有饭圈女孩因为郑云龙开始了解音乐剧 , 但女孩们的钱大多还是贡献给了郑云龙本人主演的音乐剧或话剧 , 哪怕票再难抢 。 爱屋及乌 , 博爱喜欢的明星的其他作品 , 这本身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 。 在郑云龙之前之后 , 都有不少明星亲自验证这一点 。

台湾导演赖声川的话剧《如梦之梦》在 2011 年首演 , 胡歌和李宇春的粉丝组团购票 , 举着灯牌进剧场 , 同场 PK , 这几年话剧市场就有钱赚了吗?如今《如梦之梦》上下本莲花池座位加起来超过 3000 块 , 照样一票难求 , 冲的是这么一波固定演员:胡歌、许晴、金士杰、谭卓 。 火的是具体的剧罢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