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龙能拯救中国音乐剧吗?( 九 )

决定一部作品卖不卖座、赚不赚钱的通常是两个因素:IP 和演员 。 看起来跟很久以前的电影电视剧类似 , 无奈国内音乐剧发展还在初级阶段 , IP 们依旧有的排 , 还没完全失去观众信任 。 IP 可以吸引普通戏剧观众 , 明星出演能够自带非戏剧圈观众入场 。

虽说 IP 和演员很重要 , 但这里还有第三个因素:是否出圈 。

这里的出圈 , 既是指戏剧圈 , 又是指粉丝圈 。 一旦出圈 , 就意味着有更多普通大众观看 。 像《猫》和《悲惨世界》这种卖得好的确实是出圈 , 谁让人家知名度高呢?写入教科书、有经典曲目传唱、或是有口碑不错的电影电视剧 。 而像《天朝渣男图鉴》带着《芝加哥》出圈的案例 , 这些年也就见过这么一回 , 并且不能算是剧组的功劳 。 音乐剧爱好者结合社会热点的自发改编 , 这种危险大胆的方式没有一个官方剧组敢想、会做 。

回到明星的讨论范畴 。 他们往往能保证一部剧的票房 , 但不能为质量负责 , 由明星主演而口碑扑街的剧这两年不要太多 。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 无论他们演的好不好 , 都能够带来更多的关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