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角】“原谅”之后是未来

【新闻广角】“原谅”之后是未来

图为3名服务员用手语分别展示“谢谢”“棒”“再见”3个意思,3名服务员从左到右分别为程倩、曹雪婷和刘力杰。 本报采访人员 李逸萌 摄

在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有一个特殊的餐厅,不大的店面,12张桌子,48个座位,取名“原谅小串”。

“服务员!点餐!”小店靠墙座位上,一个高挑的姑娘看着菜单高声说。见没人回应,有些疑惑的她抬起了头,冲服务员摆了摆手,服务员曹雪婷带着纸笔立马走上前去。这家餐厅里绝大部分的工作人员是聋哑人。

希望客人把我当作正常人

不到中午12点,店面里已经全都坐满了,前来等号的人也已经排了三四桌。餐厅里人声鼎沸,服务员们也忙得不可开交。

点菜、加汤、结账,小店前厅里的6名员工时不时用手语交流着。不到1点半,叠放在结账吧台的菜单已经有1厘米厚度。员工们互相配合着完成不同的流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