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砖上的成都记忆( 七 )

罗敷喜蚕桑 蜀女爱织锦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这首汉诗《陌上桑》描写的是一位叫罗敷的年轻女子,日出时分挎着竹篮,在城南的桑林里采摘桑叶的动人场面。无独有偶,在新都、广汉、彭州等地出土的“桑园”画像砖上,也有这种女子在桑林里采摘桑叶的情景——

枝繁叶茂的桑树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看上去葱茏一片。左下方有一间瓦顶小屋,可能是守园人的住处。桑园内有一束巾包头、身穿长裙短袄的女子,只见她手持长杆,缓步朝一株桑树走去。画面生动、简洁,像是一幅写意国画,形象地勾勒出村女穿梭于桑林田园间的窈窕倩影,再现了当时妇女在桑园劳作、忙碌的场面。

自从黄帝元妃嫘祖发明种桑养蚕并利用蚕丝纺织以后,古蜀人就学会了这门技术。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一些有关桑蚕的神奇传说也随之产生,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蚕女”的故事。

据《蜀中广记》引《仙传拾遗》所载:远古高辛氏时期,古蜀的人们都聚族而居,没有首领,也无人统率部族,过着原始的野蛮生活,因此时常发生相互侵占土地和打架斗殴的事件。广汉有这样一对父女,父亲被人掳走已一年有余,家里除了女儿,还有他养的马。女儿日夜思念她的父亲,有一天就对这匹马说:“要是我的父亲能够平安归来,我就嫁给你。”马想方设法把她的父亲救了回来。但这个女孩的父亲却不准备实践女儿的诺言,马终日流泪嘶鸣不吃食物,女孩的父亲便把马杀了,并把马皮晾在厨房里。有一天女孩路过厨房的时候,马皮突然把她卷起,飞驰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四处寻找失踪的女孩,后来在桑树上见到了马皮,而女孩已化为一蚕,正在吐丝成茧。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女孩,便给她取名“蚕女”,还给她塑了许多塑像“以祈蚕事”,希望蚕女保佑桑树茂密繁盛、蚕儿多多吐丝结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