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砖上的成都记忆( 十 )

汉代成都平原河流众多。成都城外不仅有内江(郫江)和外江(流江、检江),城内也是河流纵横、沟渠遍布,称得上是一个水上之城。充沛的水资源既为成都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便利,但又不利于货物的运输和居民的出行,桥梁也就成为连接城市内外交通的重要途径。据史料记载,当时在成都城西南的郫江之上就有永平桥、长升桥、冲治桥、市桥、江桥,流江有万里桥、笮桥等七座大桥,因布局酷似天上的北斗七星,又被人们称为七星桥。除此之外,城北还有升仙桥、城南有龟化桥等。而城区之内,由于支流、道路密布,桥梁自然就更多了。虽然历经两千余年,河流屡经改道,桥梁也时断时修,有的甚至已不复存在,但以桥命名的地名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

成都还是汉代的造车基地。

西汉初年,由于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严重倒退,其中马匹尤为匮乏,甚至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将相或乘牛车”的寒磣景况。而更为紧迫的是北方屡遭匈奴人的掠夺侵扰,军马和战车短缺,汉朝的大军无可奈何。也许正因于此,汉朝政府下决心,既要让守卫边关的将士纵马驰骋,杀敌保国;也要让大汉的土地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于是,无论在边郡还是内地,一个又一个马场、一座又一座马厩兴建了起来。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的壮观场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