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刀尚需开锋:为何国内建了大装置,科学家仍需赴海外实验?( 三 )
“基础研究要产生颠覆性技术,必须有原始创新,要做到‘人无我有’,抢占实验先机和使用先进手段至关重要。”李昺心里滋味繁杂。
这种辛苦的国外实验,却是国内许多科研人员的常态。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院特别研究员洪亮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原定于今年1月中旬去美国做实验,因为美国政府关门使得我们出国受阻。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申请国外的实验机时,半年时间就这样浪费了。后续我们还要重新进行一轮实验申请。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科研进程。”
“去国外做实验,如果是团队出国,会导致科研成本剧增。此外,实验的时效性差,导致我们与国外课题组竞争时,在时间上处于劣势,只能眼看着别人抢先发表成果。”洪亮提到去国外做实验的困难时,也是一脸的无奈。
多功能反射谱仪 谱仪建设未到位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大科学装置之首。
推荐阅读
- 好刀配好鞘,好马配“好鞍”-XTAR 爱克斯达 VC8电池充电器
- 贾跃亭代理律师回应破产重组:方案尚需债权人表决
- 贾跃亭为何选择破产重组?代理律师:方案尚需债权人表决
- 贾跃亭为何选择破产?代理律师:方案尚需债权人表决,不可能金蝉脱壳!
- 智能”用品尚需提高“智商”、质量
- 我们去北京16号线体验5G网络,发现它距离大规模使用尚需时日
- 红海盘手:打破震荡格局尚需时日,个股机会仍有机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