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8年造芯简史:从0到500亿,沙漠里开出郁金香(13)

第一颗有名字的自研数字ASIC芯片在1993年推出 , 徐文伟给它取名“SD509” , S代表“半导体” , D是“数字芯片“ 。 后来还有了模拟芯片“SA”系列 , 厚膜电路“SH”系列 。

SD509成功实现了数字交换机的核心功能——无阻塞时隙交换功能 , 并降低了C&C08交换机的成本 。

这款芯片诞生的背景也很特别 。 那时中国因为西方禁供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开始自研 , 结果国产EDA刚在工作站和微机系统上开发成功 , 西方就解禁了 。 西方的这一做法使得刚刚国产EDA失去市场竞争力 , 以致直至今日 , EDA仍然是掣肘国产芯片的关键部分 。

此前华为造芯主要是委托香港公司来设计EDA , 任正非大手笔买来西方的EDA设计系统后 , 华为终于可以用自己的EDA来设计ASIC芯片 。

1994年 , 华为已成功设计出30多个芯片 。 1995年 , 华为成立中央研究部 , 其下设基础研究部 , 负责为通信系统做芯片 。 中研基础研究部成立3年就拥有300多名芯片设计工程师 , 使得华为成为当年国内最大且最先进的芯片设计公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