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8年造芯简史:从0到500亿,沙漠里开出郁金香(35)

于是乎一大批国内政企要人舍弃苹果和三星 , 转投华为的怀抱 , 霎时间 , Mate 7一机难求 , 全球销量超750万 , 成功让华为打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 。

此时 , 饱受诟病的麒麟芯片终于赶上了华为手机发展的步伐 。

麒麟品牌从出场到麒麟935 , 一直采用台积电28nm工艺 。 在研发麒麟950之前 , 海思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跳过20nm , 直接挑战更为先进的16nm FinFET 。

他们从2013年底就开始与台积电等合作伙伴紧密合作 , 共同推动了16nm先进工艺的量产成熟 , 并于次年4月实现业界首次投片 , 2015年1月实现量产投片 。 11月 , 麒麟950正式发布 。

这是麒麟芯片的翻身之作 。 麒麟950成为业界第一款采用台积电16nm FinFET工艺制程的移动处理器 , 比采用三星14nm FinFET工艺制程的高通骁龙820提早面世了小半年 , 而且除了GPU之外性能几乎和骁龙820打平 。

另外 , 这款芯片开始集成海思自研的ISP模块 , 使其吞吐率性能提升4倍 , 高达960Mixel/s , 助力华为P10在专业相机评测网站DXOMARK公布的拍照成绩上赶超iPhone 7 。

推荐阅读